摘要:由于重特大應急突發(fā)事件在全球范圍的頻繁發(fā)生,對這類事件現場的高效指揮度和處置能力已經成為我們衡量政府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這給各國政府及各行業(yè)部門的應急指揮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設一套高效實用應急指揮通信保障體系已成為政府相關部門的一個重要而迫切的課題。本文通過總結我國近幾次應急救援指揮通信保障的經驗和教訓,詳細分析了應急救援模式出現的新變化、新挑戰(zhàn)和應急通信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并結合應急事件處置的不同階段,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應急指揮通信保障的四個級別,并提供了相應的技術實現建議,旨在為開展應急指揮通信系統建設的相關部門提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應急突發(fā)事件 指揮通信 快速反應
隨著我國近幾年重特大應急救援事件的頻發(fā),各部門開展現場應急通信保障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大家從實戰(zhàn)中認真總結應急通信保障經驗和教訓,同時,也開始反思我們以往開展應急通信裝備建設的思路。當某地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各部門將以前建設的應急通信系統投入使用,發(fā)現了一些問題。有的部門花幾百萬建設的應急通信車在進行長距離支援時顯得力不從心,當交通遭到破壞時更是無能為力;在事件處置現場,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和設備安裝調試復雜,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現場沒能提供基本的電力供應和其它基礎設施,導致好不容易帶去的應急通信設備不能工作;衛(wèi)星通信系統在本地能夠正常使用,但跨區(qū)域后就不能正常對星連接。大家發(fā)現,傳統的應急通信保障手段似乎有的不再適應真正的應急救援需要,僅僅依靠一兩輛應急衛(wèi)星通信車并不能夠解決所有遇到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近年來的幾次典型應急救援的特點,從業(yè)務和技術兩方面闡述了現場應急通信遇到的新挑戰(zhàn)和新趨勢,并提出了保障級別的分類,并結合相應案例說明技術實現方式。
一、應急突發(fā)事件現場救援的新挑戰(zhàn)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極端天氣影響,各類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恐怖主義襲擊等應急突發(fā)事件頻發(fā)。在我國,從汶川大地震到玉樹地震,以及近日接連發(fā)生的大連石油管道爆炸、舟曲泥石流、四川特大暴雨等災害,進一步說明我國是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應急突發(fā)事件處置的指揮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關注焦點,應急通信系統作為應急指揮的中樞神經,可以及時、準確地傳遞第一手信息,在應急處置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最近幾次的應急突發(fā)事件現場中,我們通過分析指揮通信的保障獲得了經驗和教訓,得出了一些啟示和應急通信發(fā)展的新動向。
?。ㄒ唬?跨區(qū)域馳援行動成為應急救援的常態(tài),實現異地指揮調度通信成為必然要求。
從近幾次我國發(fā)生的重大突發(fā)事件的處置看,從異地抽調救援力量進行大范圍馳援的模式已經基本成型。無論是汶川地震的救援、新疆 7.5 事件的處置還是玉樹地震的救援,國家地震局、公安部、衛(wèi)生部、武警部隊、軍隊等部門從各地組織力量,迅速集結,支援事件現場。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攜帶電臺的正常通信和在任務區(qū)內的信號覆蓋,是現場應急通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
?。ǘ?跨部門的協作配合成為應急救援的常態(tài),解決不同處置部門的協同通信將提升處置效率。
各地支援隊伍到達現場后,很多情況是需要和屬地或其它地方的增援力量相互配合來開展工作的,例如 7.5 事件的處置中,各地增援特警按照區(qū)域負責的原則,配合當地派出所做好安保工作;在地震救援現場中,消防、 武警、公安等部門一線處置人員也需要統一指揮、協同工作。各支增援力量一般都攜帶了自己使用的電臺,不同地方、不同部門的支援力量使用的電臺頻率、制式都不一樣,解決不同電臺的互聯互通將有利于這種統一指揮調度,提升處置效率。
?。ㄈ?領導現場靠前指揮成為常態(tài),保障各級領導的可視化指揮是救援行動高效開展的關鍵。
在重特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為更加全面掌握現場情況,并順利進行指揮決策,同時也為穩(wěn)定人心、鼓舞士氣,各級領導都高度重視,上至國家主席、總理,下至各地方官員都會親臨現場,指揮和協調救援工作開展。領導們作為現場救援處置的指揮官,應能夠及時全面的掌握現場發(fā)生的各種態(tài)勢和情況,并有效的發(fā)布指令。因此利用技術手段,為領導在事件現場隨時隨地的提供可靠的通信和信息服務支持,是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又一難題和挑戰(zhàn)。
?。ㄋ模?電力、交通、公網通訊等基礎保障都出現問題,快速保障現場指揮通信暢通成為開展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證。
在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救援中,由于災區(qū)地處高原邊遠地區(qū),所以各項基礎設施并不完善,災害最終導致當地的電力中斷,電信機房被破壞,通往這些地區(qū)的道路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毀壞。這種極端情況下,相關物質和應急通信車輛無法進入,如何在第一時間保障最基本的應急指揮通信,為救援處置爭取時間成為了又一難題。
二、應急指揮通信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
經過多次應急救援事件的考驗,我們看到了大量應急通信技術應用于實戰(zhàn),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技術手段的全面應用必將推動技術本身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應急通信技術在實戰(zhàn)的檢驗中出現了新的發(fā)展趨勢。
1. 多種技術的融合成為應急通信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傳統的電臺通信系統和衛(wèi)星通信系統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實戰(zhàn)需要,包括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移動圖像監(jiān)控技術、三維地理信息技術、GNSS定位導航服務技術等已經全面應用于應急救援,不同技術實現了有效整合,為指揮決策和調度提供了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保障。
2. 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應急通信設備發(fā)揮作用。以前主要依靠國外進口應急通信設備的狀況逐步在改變,在多次救援通信保障中,我國自行研制開發(fā)的北斗衛(wèi)星系統、McWill 寬帶傳輸系統、國產無線電臺等發(fā)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3. 應急通信裝備一體化成為必然。在交通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的情況下,救援人員能夠攜帶一體化應急通信裝備進入救援現場,實現了現場語音通信、圖像傳輸,衛(wèi)星鏈路建立等一系列的功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4. 新老技術結合成為新亮點。傳統的無線模擬常規(guī)系統仍然是現場救援最為有效、最為直接的技術手段,在現場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同時以 3G 技術、寬帶移動接入技術和“動中通”衛(wèi)星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為提供更加全面優(yōu)質的現場通信保障服務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應急指揮通信保障的分級保障
通過分析和總結近幾次重特大突發(fā)救援事件通信保障的經驗教訓和技術發(fā)展趨勢,為我們進一步開展應急指揮通信系統建設和規(guī)劃提供了依據,細化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由于重特大突發(fā)事件的環(huán)境和條件的極不確定性,要開展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我們建議將最極端的重特大突發(fā)現場應急指揮通信的需求按照保障級別進行四級分類,根據現場條件、救援時間和處置需要進行分級保障。
第一級為基本現場通信保障,要求在第一批救援人員到達后就提供,即滿足現場最基本的語音指揮調度通信需求,同時能夠與外界進行基本通話,確?,F場應急處置工作有序開展。
第二級為現場指揮所通信保障,要求在第二批救援人員到達后提供,即在第一級保障實現的基礎上,為現場建立的臨時指揮部開通電臺、電話、傳真和現場圖像的保障,確保指揮部能夠實時掌握現場事件的處置情況,并將現場情況以文字、圖片或低質量視頻的形式向外傳輸,指揮部與外界只能交換有限的信息。
第三級為遠程可視化指揮保障,要求在第一批支援車輛到達后提供,即在第二級保障實現的基礎上,為遠程指揮機構提供實時現場處置的圖像信息和態(tài)勢,并能夠與現場指揮部進行視頻通話和多媒體信息交互,并具備指揮一線處置人員的能力。
第四級為現場態(tài)勢感知保障,要求在具備一定基礎設施的條件后提供,即在第三級保障實現的基礎上,為確保更多救援資源的靈活高效管理調度,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在現場能夠為不同部門提供多個通話組的通信保障,指揮調度通信具備更加豐富的功能和更大的容量,現場建立寬帶無線接入網絡,實現重要地點視頻監(jiān)控和數據的接入,建立對潛在危險源的傳感器檢測網絡,使各級指揮部實時感知如山體滑坡、樓房傾斜、危險物質泄漏、起火等的傳感信息,可以有效降低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從理論上來說,我們將保障分為了四個級別,旨在為要開展應急通信系統和裝備建設的單位提供參考和建議,明確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保障措施,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根據現場需要,完全可能發(fā)生技術手段交錯使用的問題,一個階段出現多個級別的保障手段的情況。不同災害現場都有著不同的應急通信需求,因此具體的保障手段的應用要結合實際情況,不能教條的使用。
四、應急指揮通信分級保障的技術建議
針對這四個保障的級別,提出具體的技術保障手段,僅供參考。
(一)第一級基本現場通信保障
這一級是應急通信保障的最基本要求,是第一時間實現現場指揮的根本保證。根據這一級保障的特點和要求,在技術手段的選擇上需要技術可靠,兼容性強,便攜易操作的裝備。
建議采用多套便攜式模擬常規(guī)轉信臺和若干海事衛(wèi)星電話兩種手段,分別實現現場指揮通信和與外界的電話溝通。另外,在可能的情況下配備一定數量的短波電臺,實現與外界長距離的溝通聯絡。
在數字集群系統如火如荼發(fā)展的當下,重提無線模擬常規(guī)轉信臺似乎顯得不合時宜,為什么要采用模擬常規(guī)轉信臺來實現應急現場的指揮通信?原因有三:
一是模擬常規(guī)轉信臺有它固有的技術優(yōu)勢。延遲短、覆蓋大、兼容性好,是數字系統無法比擬的。這種方式為遠距離馳援模式的通信保障提供了最為有效的保障。
二是常規(guī)轉信臺具備攜帶方便、操作簡單、穩(wěn)定性好、使用靈活、耗電少等特點,非常適合應急狀況下使用。在車輛無法進入災害現場及救援時間要求很急的情況下,救援人員可以攜帶裝備進入現場,借助車載電源,甚至是電池,即可快速支撐起起現場無線指揮調度網絡,保證現場各部門的通信,為救援贏取時間。
三是根據各地、各部門支援的救援力量所攜帶和使用的電臺看,目前幾乎全部是模擬電臺,使用模擬常規(guī)轉信系統能夠確保這些電臺的正常使用。
關鍵詞:應急突發(fā)事件 指揮通信 快速反應
隨著我國近幾年重特大應急救援事件的頻發(fā),各部門開展現場應急通信保障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大家從實戰(zhàn)中認真總結應急通信保障經驗和教訓,同時,也開始反思我們以往開展應急通信裝備建設的思路。當某地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各部門將以前建設的應急通信系統投入使用,發(fā)現了一些問題。有的部門花幾百萬建設的應急通信車在進行長距離支援時顯得力不從心,當交通遭到破壞時更是無能為力;在事件處置現場,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和設備安裝調試復雜,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現場沒能提供基本的電力供應和其它基礎設施,導致好不容易帶去的應急通信設備不能工作;衛(wèi)星通信系統在本地能夠正常使用,但跨區(qū)域后就不能正常對星連接。大家發(fā)現,傳統的應急通信保障手段似乎有的不再適應真正的應急救援需要,僅僅依靠一兩輛應急衛(wèi)星通信車并不能夠解決所有遇到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近年來的幾次典型應急救援的特點,從業(yè)務和技術兩方面闡述了現場應急通信遇到的新挑戰(zhàn)和新趨勢,并提出了保障級別的分類,并結合相應案例說明技術實現方式。
一、應急突發(fā)事件現場救援的新挑戰(zhàn)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極端天氣影響,各類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恐怖主義襲擊等應急突發(fā)事件頻發(fā)。在我國,從汶川大地震到玉樹地震,以及近日接連發(fā)生的大連石油管道爆炸、舟曲泥石流、四川特大暴雨等災害,進一步說明我國是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應急突發(fā)事件處置的指揮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關注焦點,應急通信系統作為應急指揮的中樞神經,可以及時、準確地傳遞第一手信息,在應急處置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最近幾次的應急突發(fā)事件現場中,我們通過分析指揮通信的保障獲得了經驗和教訓,得出了一些啟示和應急通信發(fā)展的新動向。
?。ㄒ唬?跨區(qū)域馳援行動成為應急救援的常態(tài),實現異地指揮調度通信成為必然要求。
從近幾次我國發(fā)生的重大突發(fā)事件的處置看,從異地抽調救援力量進行大范圍馳援的模式已經基本成型。無論是汶川地震的救援、新疆 7.5 事件的處置還是玉樹地震的救援,國家地震局、公安部、衛(wèi)生部、武警部隊、軍隊等部門從各地組織力量,迅速集結,支援事件現場。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攜帶電臺的正常通信和在任務區(qū)內的信號覆蓋,是現場應急通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
?。ǘ?跨部門的協作配合成為應急救援的常態(tài),解決不同處置部門的協同通信將提升處置效率。
各地支援隊伍到達現場后,很多情況是需要和屬地或其它地方的增援力量相互配合來開展工作的,例如 7.5 事件的處置中,各地增援特警按照區(qū)域負責的原則,配合當地派出所做好安保工作;在地震救援現場中,消防、 武警、公安等部門一線處置人員也需要統一指揮、協同工作。各支增援力量一般都攜帶了自己使用的電臺,不同地方、不同部門的支援力量使用的電臺頻率、制式都不一樣,解決不同電臺的互聯互通將有利于這種統一指揮調度,提升處置效率。
?。ㄈ?領導現場靠前指揮成為常態(tài),保障各級領導的可視化指揮是救援行動高效開展的關鍵。
在重特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為更加全面掌握現場情況,并順利進行指揮決策,同時也為穩(wěn)定人心、鼓舞士氣,各級領導都高度重視,上至國家主席、總理,下至各地方官員都會親臨現場,指揮和協調救援工作開展。領導們作為現場救援處置的指揮官,應能夠及時全面的掌握現場發(fā)生的各種態(tài)勢和情況,并有效的發(fā)布指令。因此利用技術手段,為領導在事件現場隨時隨地的提供可靠的通信和信息服務支持,是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又一難題和挑戰(zhàn)。
?。ㄋ模?電力、交通、公網通訊等基礎保障都出現問題,快速保障現場指揮通信暢通成為開展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證。
在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救援中,由于災區(qū)地處高原邊遠地區(qū),所以各項基礎設施并不完善,災害最終導致當地的電力中斷,電信機房被破壞,通往這些地區(qū)的道路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毀壞。這種極端情況下,相關物質和應急通信車輛無法進入,如何在第一時間保障最基本的應急指揮通信,為救援處置爭取時間成為了又一難題。
二、應急指揮通信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
經過多次應急救援事件的考驗,我們看到了大量應急通信技術應用于實戰(zhàn),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技術手段的全面應用必將推動技術本身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應急通信技術在實戰(zhàn)的檢驗中出現了新的發(fā)展趨勢。
1. 多種技術的融合成為應急通信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傳統的電臺通信系統和衛(wèi)星通信系統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實戰(zhàn)需要,包括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移動圖像監(jiān)控技術、三維地理信息技術、GNSS定位導航服務技術等已經全面應用于應急救援,不同技術實現了有效整合,為指揮決策和調度提供了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保障。
2. 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應急通信設備發(fā)揮作用。以前主要依靠國外進口應急通信設備的狀況逐步在改變,在多次救援通信保障中,我國自行研制開發(fā)的北斗衛(wèi)星系統、McWill 寬帶傳輸系統、國產無線電臺等發(fā)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3. 應急通信裝備一體化成為必然。在交通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的情況下,救援人員能夠攜帶一體化應急通信裝備進入救援現場,實現了現場語音通信、圖像傳輸,衛(wèi)星鏈路建立等一系列的功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4. 新老技術結合成為新亮點。傳統的無線模擬常規(guī)系統仍然是現場救援最為有效、最為直接的技術手段,在現場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同時以 3G 技術、寬帶移動接入技術和“動中通”衛(wèi)星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為提供更加全面優(yōu)質的現場通信保障服務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應急指揮通信保障的分級保障
通過分析和總結近幾次重特大突發(fā)救援事件通信保障的經驗教訓和技術發(fā)展趨勢,為我們進一步開展應急指揮通信系統建設和規(guī)劃提供了依據,細化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由于重特大突發(fā)事件的環(huán)境和條件的極不確定性,要開展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我們建議將最極端的重特大突發(fā)現場應急指揮通信的需求按照保障級別進行四級分類,根據現場條件、救援時間和處置需要進行分級保障。
第一級為基本現場通信保障,要求在第一批救援人員到達后就提供,即滿足現場最基本的語音指揮調度通信需求,同時能夠與外界進行基本通話,確?,F場應急處置工作有序開展。
第二級為現場指揮所通信保障,要求在第二批救援人員到達后提供,即在第一級保障實現的基礎上,為現場建立的臨時指揮部開通電臺、電話、傳真和現場圖像的保障,確保指揮部能夠實時掌握現場事件的處置情況,并將現場情況以文字、圖片或低質量視頻的形式向外傳輸,指揮部與外界只能交換有限的信息。
第三級為遠程可視化指揮保障,要求在第一批支援車輛到達后提供,即在第二級保障實現的基礎上,為遠程指揮機構提供實時現場處置的圖像信息和態(tài)勢,并能夠與現場指揮部進行視頻通話和多媒體信息交互,并具備指揮一線處置人員的能力。
第四級為現場態(tài)勢感知保障,要求在具備一定基礎設施的條件后提供,即在第三級保障實現的基礎上,為確保更多救援資源的靈活高效管理調度,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在現場能夠為不同部門提供多個通話組的通信保障,指揮調度通信具備更加豐富的功能和更大的容量,現場建立寬帶無線接入網絡,實現重要地點視頻監(jiān)控和數據的接入,建立對潛在危險源的傳感器檢測網絡,使各級指揮部實時感知如山體滑坡、樓房傾斜、危險物質泄漏、起火等的傳感信息,可以有效降低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從理論上來說,我們將保障分為了四個級別,旨在為要開展應急通信系統和裝備建設的單位提供參考和建議,明確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保障措施,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根據現場需要,完全可能發(fā)生技術手段交錯使用的問題,一個階段出現多個級別的保障手段的情況。不同災害現場都有著不同的應急通信需求,因此具體的保障手段的應用要結合實際情況,不能教條的使用。
四、應急指揮通信分級保障的技術建議
針對這四個保障的級別,提出具體的技術保障手段,僅供參考。
(一)第一級基本現場通信保障
這一級是應急通信保障的最基本要求,是第一時間實現現場指揮的根本保證。根據這一級保障的特點和要求,在技術手段的選擇上需要技術可靠,兼容性強,便攜易操作的裝備。
建議采用多套便攜式模擬常規(guī)轉信臺和若干海事衛(wèi)星電話兩種手段,分別實現現場指揮通信和與外界的電話溝通。另外,在可能的情況下配備一定數量的短波電臺,實現與外界長距離的溝通聯絡。
在數字集群系統如火如荼發(fā)展的當下,重提無線模擬常規(guī)轉信臺似乎顯得不合時宜,為什么要采用模擬常規(guī)轉信臺來實現應急現場的指揮通信?原因有三:
一是模擬常規(guī)轉信臺有它固有的技術優(yōu)勢。延遲短、覆蓋大、兼容性好,是數字系統無法比擬的。這種方式為遠距離馳援模式的通信保障提供了最為有效的保障。
二是常規(guī)轉信臺具備攜帶方便、操作簡單、穩(wěn)定性好、使用靈活、耗電少等特點,非常適合應急狀況下使用。在車輛無法進入災害現場及救援時間要求很急的情況下,救援人員可以攜帶裝備進入現場,借助車載電源,甚至是電池,即可快速支撐起起現場無線指揮調度網絡,保證現場各部門的通信,為救援贏取時間。
三是根據各地、各部門支援的救援力量所攜帶和使用的電臺看,目前幾乎全部是模擬電臺,使用模擬常規(guī)轉信系統能夠確保這些電臺的正常使用。